
你的位置:pg电子冰雪大冲关免费版 > 新闻动态 >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0:05 点击次数:87
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玉器品类丰富,其中魏晋至唐这一阶段的玉器虽然数量上不及新石器和明清时期,但极具特色,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玉器艺术从“礼玉-葬玉”向“饰玉-赏玉”过渡的关键转型期。
图片
图片
总体而言,这一时期的玉器摆脱了汉代以前浓厚的礼制和丧葬色彩,向着更贴近现实生活、更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方向发展。风格上也从汉代的古朴庄严转向自由写实,并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。
一、魏晋南北朝时期(220-589年):承前启后的过渡期
这是一个战乱频繁、社会动荡的时期,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和文化交流的时期。玉器发展处于相对低潮,但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貌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1. 风格简化与实用化:汉代盛行的礼玉(如圭、璧)和奢华的丧葬玉衣基本消失。玉器制作趋于实用和朴素,常见器型包括玉杯、玉盏、玉带钩、玉璜等日用器或装饰品。
2. 新型玉饰的出现:玉珩(组成组玉佩的重要部件)是这一时期常见的佩玉,多作云头形,纹饰简洁。此外,韘形佩(鸡心佩)继续流行,但形状比汉代更为规整,穿孔变大,两侧的透雕纹饰也更为简化。
3. 佛教与异域文化影响:随着佛教的兴盛和丝绸之路上的交流,玉器开始出现与佛教相关的题材(如莲花纹样),以及一些受波斯、粟特等西域文化影响的造型和纹饰。
4. 雕刻技法:工艺上承汉制,但已不及汉代精细。刀法简洁硬朗,多采用“汉八刀”的遗风,注重神韵而非细节。
二、唐代(618-907年):开放包容的繁荣期
唐代国力强盛,文化自信开放,中外交流空前频繁。玉器艺术迎来了新的高峰,彻底摆脱了古风,形成了全新的时代风格,充满生活气息和勃勃生机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1. 生活化与世俗化:玉器彻底走进日常生活。常见器型包括玉碗、玉杯、玉盒、玉梳背、玉簪等实用器皿和首饰。
图片
2. 纹饰充满生命活力:图案完全写实化、花卉化、吉祥化。最常见的纹饰是缠枝花卉、葵花、莲花、飞天、绶带鸟等。这些纹饰饱满富丽,充满动感,反映了盛唐的审美趣味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3. 玉带板的成熟与鼎盛:玉带銙(玉带板)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之一,是官服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白玉蹀躞带更是其中的极品。带板上多采用浅浮雕手法,主题多为胡人奏乐、进贡、伎乐等场景,人物形象生动,极具异域风情,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。
图片
4. 雕塑感与立体感:唐代玉雕技法高超,善于运用剔地阳纹(浅浮雕)和镂空雕技法,使图案层次分明,立体感极强,一改前朝平板化的风格。
5. 新型把玩器出现:开始出现玉花卉、玉禽鸟等纯装饰性或赏玩性的小件玉雕,为后世宋代玉器的全面玩赏化奠定了基础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玉飞天:唐代玉雕的经典题材。天津博物馆藏的玉飞天体态轻盈,衣带飘逸,身下祥云托衬,完美展现了佛教艺术中飞天凌空飞舞的优美姿态。
图片
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玉器赏析(四)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